由親子天下出版的科普漫畫系列,超科少年主角,依序為牛頓、達爾文、法拉第、伽利略。
往常都是由各家出版社的圖文書瞭解上述科學家的生平,經常會發現各家版本事迹不同,而且多半是神格化、偉人式的敍述,有點像某人因見到魚兒逆流而上,於是激勵自己要奮發向上,諸如此類唬爛的故事。
牛頓出生的時間在伽利略之後,法拉第和達爾文之前,為何要擺在第一本,我想是因其超人的成就,橫跨光學、天文、數學及物理四大領域,無人能出其右。
要出版系列書籍,打響第一砲很重要。但建議在觀看時按照主角的出生年代順序,對整體西方世界科學的萌芽與發展,較能有系統的瞭解與認識。
這套書在新北市圖書館還算熱門,每本至少兩人在等待預約。也不知是借閱者愛不釋手,抑是閱讀速度過慢,好像非得屆期或是逾期才會歸還,想借到書最短等待2個月。既然等這麼久,在看完後與朋友分享這本書,充分利用一個月的借期,才不枉我痴心等候的歲月。
這本書老少咸宜,左翻右翻都能開始進行閱讀。孩子通常會先看漫畫部分,最後再翻介紹生平的細部內容,而且是草草看完。
不管是閃問記者會、讚讚劇場或秘辛報報,字體偏小不說,紮實的內容可比小說。有些大人級的文字敍述,對兒童來就略顯深奧,看完沒法引起共鳴。
我在看這三個篇章時常邊看邊笑,又酸又辣的措辭,嘲諷的本事直逼儒林外史的吳敬梓,很顯然是酸民才有的功力哪!
要是本尊們地下有知,恐怕要跳起來。
若說這套書在剛看時有什麼缺點,就是有錯字。都是顯而易見的錯誤,顯然是校稿不力。
如果親子天下出版的書水準這樣,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。
但瑕不掩瑜,整體而言內容是豐富的,可讀性高。
這四位身世不同的科學家共同的特點就是博覽群書。不管到底要不要當科學家,懂得閱讀已是不容忽視的軟實力。
若在出版方式不如現代先進的數百年前,光是閱讀前人的書籍就能造就這許多扭轉世界的科學家,是不是該省思,現代的我們到底怎麼了。
尤其過去教育不普及,是有錢人才能栽培孩子的年代,反倒出現法拉第這號人物,那麼義務教育的時代,甚至有12年,理應產出更多優秀的科學家,但是沒有,是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嗎?
相較於美國,英國不愧是歷史悠久的大國,皇家學會濃厚的究氣氛,成就不少著名的科學家。對於西方世界科學的發展,功不可沒。
只是為何現今先進的科技似乎都在美國,除了人才湧進美國外,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,導致非涉足科學領域的我們,得透過書籍才能明白英國皇家學會的重要地位。
反觀台灣,有沒有這樣的機構,定期舉辦科普研討會,讓平凡百姓也能接觸到科學,不再視為畏途,科學不再是少數自以為優秀、高高在上的人的特權?或是不著眼於如何吸引群眾,來滿足自己的荷包,能夠佛心來的,開辦低消費的課程,推廣科學知識,扭轉台灣只是美食天堂,只懂得吃;不再是成天叫苦連天,只會尋找小確幸,手心向上,等著別人給予或救濟,想辦法開創國家新頁,不是只能代工。
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到我觀察到的怪現象。整個社會都在濟弱,但從來不弄清楚真弱還是假弱。
以存款、以所得來判定,於是有所謂中低收入戶的學生用得起太和工房的水壺,低收入戶身上背著單眼相機。
形成所有資源都在扶助這表象的經濟弱勢,從而變成實質的強勢,佔盡大部分的資源,耗竭所有人的精力,結果不僅產出微乎其微,更衍生其他問題。
舉例來說,在班級裡,老師為了弱勢學生傾注全力,變成家教,其餘學生自生自滅。這當然是能力超級差的老師才會如此,但可怕的是這樣的老師不在少數,正流竄在校園中。
特別是老師不夠專業,素養不足,大大缺乏教導弱勢學生的能力卻羞於啟齒,於是用人的本能教導孩子以求得到立即的效果。說白了就是在學生們面前打或罵,情緒智商幾近於零。殊不知校園霸凌的始作俑者就是老師,學生會視老師的態度有樣學樣。老師的言行舉止都看在學生眼裡,怎可不慎?
如果社會的大部分的資源都用濟弱,勢必產生排擠效應,用在扶強的資源與認知便大大削弱。
於是天賦較佳的孩子只能祈禱,只能求文昌公,求自己遇到伯樂,像戴維之於法拉第,巴頓之於法拉第。
我不是優生主義,是憂心國家在栽培人才上積弱不振,看不到未來,我們的孩子就等著當外勞。
當我看到工業區附近的小七聚集的外勞,想像他們離鄉背井的無奈,只有宿舍,無家可歸,只好將超商當成聚會場所。
有沒有想過,國家競爭力不提升,本來就夠低薪的本勞因考量成本請不起,找來許多外勞,慢慢會累積許多社會問題。
曾有一名小學主任在朝會說,新住民的移入是一種生物多樣化的表現。
以該名主任本身標榜的背景,竟犯如此謬誤。
真的要說物種多樣性,就是必須將強勢物種排除在境外,如小花蔓澤蘭、福壽螺,因其不僅危害環境,更掠奪其他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。
而來自共產體系的新住民,其卯起來拚命賺錢的能力真的不容小覷。
照那位主任所說的生物多樣性,這些強勢物種真該被消滅,才不會危及原來生存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