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買了簡易縫紝機當成母親節禮物,是要挑戰過去一直踏不過的門檻,也是我手作人生的最後一塊拼圖。
小時候對媽媽腳踩的縫紝機興味盎然,好神奇,一件件的漂亮小禮服就是透過它完成。不會用機器就手工吧!常拿著針線學縫紝機車出來的樣子,算是手作的啟蒙。
上國中的縫紝課,手縫我行,但針車就是不會用;出社會後,曾試過請專門修改衣服的師傅教,卻也學不會。
如果不是想為新買的烤箱做個保溫罩,如果不是剛好看到機器特價……人生有時就是許多巧合構成的事吧!
即使縫紝機附上使用DVD,年紀大腦袋不靈光,就想直接到教室上課。無奈疫情與上課時間同時卡關,縫紝機一擺就是好幾個月。
直到年初電聯並到教室現場使用後(原來電話中熱情邀約,是為換機促銷鋪路),信心大增。
年假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紙箱拆封,將OR外套的縫邊給固定好,確定自己能上機了。
同時因為彌月禮吃過到林合發油飯,重溫許多年前曾到永樂市場買東西的記憶。
拿起去年便設計好的罩子草圖,約略計算所需要尺寸,以劉姥姥逛大觀園的心態走進永樂市場尋貨去。
偌大的布市,對布品完全門外漢的我,頭開始痛了起來。
要買的材料類似隔熱手套,但隔熱效果要好,一定得夠厚。看到一家店門口擺著車棉布,卻標明做鉛筆盒和包包等等。
詢問店家,不是太熱心。表明是要做像隔熱手套的東西,回應是太薄,直接買現成比較快。
如果賣材料的老闆不能體會手作人的心態,這句話就是不想做這筆生意,我又能說什麼呢!
逛啊逛,偶有詢問都是冷淡回應。偏偏我又是很愛問的人,這下碰壁了。
走到北方,老闆正很有耐心的和客戶交談,見我在旁晃盪,他仍然專注在現有客戶,可見是個好店家。
等候時邊看貨,看到厚鋪棉商品。此時白髮蒼蒼的阿媽走出來,看起來很親切,於是大膽上前提問。
明白我的需求,她建議我用做床罩的布料,再加上類似做保潔墊的厚舖棉,做兩層車縫。
即使我問哪裡有銀行,她仍舊有耐性的告知,也沒有怕我藉故跑掉而變臉。
幫我剪布時,見她手腳俐落,想起同樣白髮但目前行動不便的阿爸,好奇問她幾歲。
同為八十幾歲高齡長者,阿媽的應對很自然。當然,身為正港台灣人,用方言交談更是毫無隔閡。
她的親切,我忍不住放膽提問,只是想瞭解長者的心態,怎麼與阿爸溝通。想不到問到睡眠品質,她毫不避諱就說吃愛睏藥仔。
心想,阿媽也太明理了,知道吃了能好睡,不像阿爸只知聽人家說會成癮,買天然的好入睡給他也不吃,卻只會成天唉睡不好.....
阿媽說自己住,每天步行到這裡上班,兒子會給薪水....
一聽到這裡,一方面不禁掛記老人獨居,一方面也讚嘆她是個好婆婆。
阿媽很有自信的說自己以前讀過高中,以她的年紀,當年上高中的不多。
果然是讀過書有差,才能成為別人口中很有智慧的婆婆。
阿媽婚後就辭去工作,雖然言談中有些身為全職媽媽後的失落,提到兒孫,便很有精神的一一列舉。
阿媽還說,媳婦對她好就好,她不會要求住一起;每天都會帶兩個便當,一個自己吃,一個給兒子。
最讓我佩服的,是阿媽提到媳婦時的一句話,那也是我的信念。
阿媽媳婦曾在工作上叱吒風雲,卻在孩子上小學辭職回家帶小孩。
因為阿媽說:「如果妳要成就自己,就去上班。」
這實在是一句很睿智的話!!
阿媽結帳時頭腦很清楚,我要她慢慢算不必緊張。
後來我還問她哪裡可以買得到木棉,她馬上告訴我,是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」的最佳寫照。
阿媽知道我喜歡動手做,就說喜歡手作的人頭腦都不錯,更舉了她曾遇過的例子。
不知阿媽的家人對她的看法是否與我相同,有可能因為我是外人,有隔層紗的美好。
但有更多可能是阿媽持續在勞動,不斷與人接觸互動,造就她內心強大的彈性,與開朗的個性。
我想像阿媽一樣,活得精采有價值;兒子讓媽媽幫忙,也是很聰明的作法。
離去前,阿媽告訴我,有事都可以問她。
除非店裡找不到我要的東西,我應該會成為她的忠實客戶。買東西,價差能有多少?更重要的是買賣過程中的附加價值,體會人生的興味。
後記:
身為職業婦女之子,明白是當年無法選擇的結果。當我出社會,觀察別人的家庭,就悟出阿媽的那段話。
身邊很多朋友,都是由當年犧牲自我的全職媽媽帶出來的,是媽媽成就了她們。
但當她們成為母親,卻無法感受到當年受惠於母親的照顧而有今日的自己,一直走在成就自己的路上。
所以她們的孩子,變成現今很多樣版孩童,享受著父母辛勤工作後給予的物質,心卻是空的。
他們的晚餐會是在便利商店解決,每天過著朝七晚九的生活,他們也習慣了。
晚餐時的談話對象是手機,詢問與抒發都是在社群。請問這些孩子的父母,你們瞭解自己孩子嗎?
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予的禮物,不論他帶來什麼,用心就能得收穫。
常常是想生的生不出來,不會教養的隨便生。想起樓下的咆哮鄰居,面對孩子的哭鬧,總是大吼回應,震耳欲聾。
兩個大人連小孩都搞不定,也沒有穩定工作。搖頭啊,又將是社會的未爆彈。
留言列表